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肿瘤标志物升高,也许只是个“误会”

[复制链接]

5095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2:3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提到肿瘤标志物,不少人可能会耿耿于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让多少人夜不能寐,又让多少人暗自欣喜。

但是,你真的了解肿瘤标志物吗?肿瘤标志物真的能够准确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吗?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癌症就一定复发了吗?

需要为大家说明的是,肿瘤标志物水平略微超过参考值,一般认为是轻度升高;只有持续大幅度的升高,才能被称为“有意义”。

接下来,小编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


半分钟读全文
肿瘤标志物能够帮助进行癌症筛查、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疗效以及检测癌症复发。
一次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既不代表治疗无效,也不代表癌症复发。
对于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才有意义。
将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癌症的确诊率,减少“假象”的出现。



肿瘤标志物不一定由肿瘤细胞产生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某些癌症患者的血液,尿液或组织中。它们通常由肿瘤细胞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由正常细胞产生,以响应恶性肿瘤或某些良性病症。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治疗。

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其实非常的多,除了用于筛查健康人群或高风险人群是否可能存在癌症,进行癌症或某种特定类型癌症的诊断,还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预测患者对于治疗的潜在反应、并且监测患者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的恢复情况。





肿瘤标志物不一定由肿瘤细胞产生

尽管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表明可能存在癌症,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足以诊断癌症。肿瘤标志物不是诊断癌症的金标准,病理组织活检才是。

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升高,特别是患有早期癌症的患者。甚至,有些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在整个治疗期间,都不会出现大幅度升高的现象。

肿瘤标志物升高也许是个“假像”。以甲胎蛋白为例,甲胎蛋白可以帮助诊断肝细胞癌,但是在一些肝脏疾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也可能升高。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患有癌症。

以下是在没有肿瘤形成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一些常见原因。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治疗无效

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反映了疾病的阶段(程度)和/或患者的预后。同时,肿瘤标志物也可以预测癌症的治疗情况。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降低或返回正常水平可能表明癌症对于治疗有反应。但请注意,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治疗无效。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细胞裂解,肿瘤标志物水平可能在有效治疗后升高,但这种升高并不代表着治疗失败。

只有在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并且缺乏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下,才可能表明治疗失败。同时,如果在完成癌症治疗之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仍然升高,这通常表明可能存在持续性疾病。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复发

治疗结束后,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预测某些肿瘤的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水平的一次升高,并不能说明癌症一定出现了复发或转移,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测量,动态监测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当然,对于复发或转移,临床上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影像学诊断,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加便于监测病情变化。



写在最后

由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不是完全特异性的,因此,临床上通常根据肿瘤可能发生的部位、性质及其生物学特性,针对性地将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这可以提高癌症的确诊率,减少“假象”的出现。

例如,CA19-9、CA24-2和AF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CA72-4和CA19-9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消化道肿瘤的确诊率。

同时,对于肿瘤标志物,既不能过分看重,也不能过分轻视。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有意义,联合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才更全面,结合病理确诊才是王道。

微信图片_20170501174457.jpg (63.36 KB, 下载次数: 335)

微信图片_20170501174457.jpg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6 07:43 , Processed in 0.03270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