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18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医大师李士懋:火郁证的辨别与治疗

[复制链接]

5095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4 10:2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但同时,又可兼见怕风恶寒,鼻流清涕,头痛等外寒之症。

其不同于一般火热症状之全身热发汗出或者局部火毒内聚,疮痈瘀结。

火郁证之热壅闭于内不得出,内热外寒。

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皆常见,同时也是易令医者生疑,进而易误诊的病证。

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对于火郁证有其独特而实用临床经验和认识,执简驭繁,灵活变幻的运用升降散和自创之“新加升降散”方治疗一切火郁证,疗效突出。今天,分享李士懋老先生临床治疗火郁证的经验及认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火郁证”发源辨

火郁证之出处,为《黄帝内经》,为《素问·至真要大论》。

该篇言:“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此条之论述:患者牙关紧闭、失语、鼓唅,身体寒颤,并伴有轻度的精神失常。

一般风热侵袭,邪气在表,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临床实践中外感热病,发热多日,高热不退,里热炽盛却阳郁不能外达,出现寒战、齿颤之寒性假象,甚如四肢发凉,热深厥亦深,内热里寒之表现,实则为现代意义的“火郁证”。

是篇为火郁证内涵之正源,而非“六元正纪大论”篇。故余于此欲以正本,供诸学者思考。

火郁证病因辨

《丹溪心法》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可以致“郁”,创立越鞠丸等常用方剂。

而六郁之中,以气郁为先,气郁出现,引领它郁随之。

南京学者李木子认为,朱氏用理气疏肝之香附,为治疗热郁、痰郁、湿郁等之重点药。

明朝张介宾认为,“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认为郁病之发生来自情志,“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故从心论治。

郁病的发生,多由乎情志。

情志不遂,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故而化热,内生火邪。

除外情志因素,瘀血、食积、痰湿等实邪亦可以阻滞经络,影响气之升降出入,致使火邪内生,出现火郁证候。

故火郁之病因并不单纯,各种阻滞气机之实邪,皆可致病。

李士懋教授经验

对火郁证的认识

李教授对于火郁证有深刻的认识,在临证过程中执简驭繁。观之章法齐备,使学者豁然开朗。

诊断:

(1)脉象沉躁。

脉何以沉?气郁于内也。

内火燔灼,可出现沉涩、沉细、沉弦、沉大、沉数或兼而见之等躁动不安之脉。

沉者未必是内有郁结,关键在于脉之有力无力。

无力者,当为虚寒之证,无力鼓动气血,非火郁于内。

(2)舌象红或者红暗,此郁热不得外达之故。

(3)症状上里热一派炽盛,外表一派寒象。

如可见胸腹灼热,口气粗秽,溲黄便结等,兼见面白怕风,四肢厥冷,乏力纳呆等一派虚象。

症状上千差万别,临证时需脉舌症互相参照,彼此解释,尤以脉象为优。

治疗:

治疗上,李教授喜用其自创方之“新加升降散”或者升降散依症组方。

其用升降散思想有受赵绍琴教授影响。

赵绍琴教授关于火郁亦有精辟论述治疗上,推崇“升降散”加减。

升降散由明代医家龚廷贤所创,载于《万病回春·卷二·瘟疫》,原书四味药:大黄、蝉蜕、姜黄、僵蚕,主治“肿项大头病,蛤蟆瘟病”。

李老善合栀子、淡豆豉、薄荷、连翘四味药,乃成“新加升降散”。

蝉蜕、薄荷、淡豆豉、栀子,大多甘寒轻宣,透发郁热,使里热外达,调畅气机,其中淡豆豉、栀子合用有张仲景栀子豉汤之意味,可以清宣胸膈郁热,疏达气分。
姜黄行血中之气,通经活血,使郁结得开。
大黄、连翘,苦寒直挫火势,清热降火,导热而出。
僵蚕咸辛而平,化经络痰滞,并可防火邪热煎津液引起抽搐惊厥。

《本草备要》言:“僵蚕……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其气味具薄,轻浮而生”。由是之,证备药备,故临诊于病患可收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马某,男,5岁

1995年1月28日初诊

患者上午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7℃,伴有流涕,四肢冰凉,头痛、恶心、流涕,精神欠佳,无咳嗽、无抽搐。

舌微红苔白,脉沉而躁数。

患者家中两代单传,举家惊惶,又因春节将至,故住院与否颇有顾虑,求诊于李老。

李老方宗新加升降散,处方如下:

僵蚕8g,蝉蜕3g,姜黄5g
大黄4g,淡豆豉10g,连翘12g
薄荷5g,竹叶4g,焦栀子6g

2剂,水煎服。
每剂分3次服,间隔4h服1次。
同时保暖,避风寒。

1995年1月29日上午复诊

家属诉患者服药后,身热渐退,肢端逐渐转温,后半夜周身汗出,已思食。

因脉未全静,余热仍留,嘱患者将所剩1剂服完。

次日已外出玩耍,无不适。

按:

该病案为热郁于内,热深厥亦深。虽四肢末端冰凉,头疼、流涕、恶心一派寒邪中太阳经之象,实则内热炽盛,郁闭不出,假寒显现。

加之脉沉而躁动不安,可明晰为火郁之证,故径投李老方新加升降散,宣透郁热。

在之基础上又添一味淡竹叶,增强清热去火之力,并可透火外出,增加透转“发之”力量。

因病势急笃,故嘱患者隔4h服药1次。证药相对,故收桴鼓相应之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5 02:04 , Processed in 0.0307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