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5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常吃的加工食品与慢病相关!这5类危害有长期影响

[复制链接]

5092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6 08:33: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伴随大家日常生活的一些食品,如香肠、肉丸、含糖饮料、代糖饮料、甜甜圈、方便面,以及含糖、油、脂肪或氢化油的甜味或咸味零食等,因美味且方便即食而普遍受到大家的青睐。这类食物有个专有的名字——超加工食品,其是指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不过超加工食品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美味的享受,但其多吃对健康无益。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在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代谢综合征)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一篇综述,重点阐述了流行病学证据以及超加工食品引起健康危害的具体机制,尤其是这些食品如何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常吃超加工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各种癌症)的患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有7项欧美研究显示,与最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群相比,最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26%~62%(HR 1.26~1.62)。有5项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加工食品摄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4项欧洲研究显示,多吃超加工食品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26%~53%有直接关联(HR 1.26~1.53)。此外,西班牙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常吃超加工食品与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巴西的一项研究表明,妊娠期间食用超加工食品与体重增加相关。

在巴西、西班牙和墨西哥进行的4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超加工食品与高血压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有3项研究发现了超加工食品与高血压风险增加21%~35%相关(HR 1.21~1.35)。

一项前瞻性研究探讨了超加工食品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超加工食品与总体癌症风险以及乳腺癌风险有关。

此外,有前瞻性研究观察到超加工食品摄入与超重或肥胖症风险增加相关。2021年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肥胖、超重和腹型肥胖的OR值分别为1.55(95% CI 1.36~1.77)、1.36(95% CI 1.14~1.63)和1.41(95% CI 1.18~1.68)。

另外,来源于国际多中心队列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显示,食用超加工食品与炎症性肠病风险增加相关。

其他前瞻性研究观察到摄入超加工食品与抑郁或抑郁症状、血脂异常、肾功能下降、虚弱、握力下降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增加相关。

超加工食品引起慢性疾病的致病机制



超加工食品平均营养含量较低、加工或包装产生的污染物、食物基质的破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



1. 平均营养含量较低
   
超加工食品的营养含量通常低于未加工食品,饱和脂肪、添加糖、热量密度和钠含量较高,维生素含量较低,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超加工食品对健康有害的重要因素。
   
此外,食品的热量高低并不能反映是否是超加工食品。大部分低热量的商业化包装食品是超加工的,相反,一些未加工的食品可能具有高热量。如:无糖碳酸饮料不含或含有非常低的热量,但由于其含有人造甜味剂,因此仍将其视为超加工食品。

2. 加工或包装产生的污染物

食品加工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有毒化合物,如呋喃、杂环胺、多环芳烃、丙烯醛、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工业反式脂肪酸(来自油氢化)或丙烯酰胺(来自食物高温烹饪,如炸薯条、薯片和饼干)。

有研究表明,丙烯酰胺、杂环胺、多环芳烃和丙烯醛等污染物可能具有致癌特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胰岛素抵抗。此外,双酚类物质与心血管疾病、癌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3. 食物基质的破坏

加工过程中食物基质(即定义食物中各种化合物如何相互作用的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饱腹感、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消化率、摄入营养素的生物利用度、食物摄入速率和咀嚼持续时间。相比进食未加工食物,人们吃超加工食品时的能量摄入更多,进食速度更快。不过,迄今为止,食物结构和基质对慢性病发生过程中营养物质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很少被探究。

4.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021年发表的几项研究(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乳化剂、甜味剂和着色剂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因具有潜在影响。许多关于超加工食品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添加剂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群参与调节这些添加剂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超加工食品与慢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群的潜在作用



除了上面的4种危害,临床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还会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来影响人体健康。

1) 人工甜味剂

无热量人工甜味剂(NAS)是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包括有三氯蔗糖、糖精和阿斯巴甜等。既往有研究显示,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人类的葡萄糖耐量,其中肠道微生物群起着关键作用。摄入人工甜味剂后,拟杆菌数量增加,梭状芽胞杆菌数量减少,这种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可导致2型糖尿病。

2) 食品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仍然相对未知。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食品行业使用丰富的着色剂偶氮染料红40和黄6会在遗传易感小鼠中引发炎症性肠病样结肠炎。该研究表明,共生细菌如卵形拟杆菌和粪肠球菌可以代谢食品着色剂,并产生一种称为1-氨基- 2-萘酚-6-磺酸钠盐(ANSA-Na)的代谢物,这种代谢物显示会诱发结肠炎。

3) 乳化剂

在食品工业中,乳化剂被广泛用于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和延长食品保质期,最常用的是卵磷脂、单甘油酯和双甘油酯、瓜尔胶、黄原胶、卡拉胶、聚山梨醇酯-80和羧甲基纤维素。

自2015年以来,膳食乳化剂因其在炎症性肠病和代谢失调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而受到特别关注,几项研究表明,给小鼠服用羧甲基纤维素和聚山梨醇酯-80足以促使微生物群发生改变,从而增加其促炎潜力。

2021年的一项双盲对照研究,评估了食用羧甲基纤维素对健康人体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羧甲基纤维素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粪便代谢组。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期乳化剂在健康个体和以慢性肠道炎症状态(如炎症性肠病或代谢综合征)为特征的各种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4) 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由于其高表面积与体积比而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迄今为止,只有少数研究报告了纳米粒子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一项研究表明,食品级E171(二氧化钛)会破坏肠道和系统免疫稳态,在大鼠中引发结肠癌前病变并促进异常隐窝形成。

总的来说,目前迫切需要进行更大规模、更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和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确定添加剂和污染物中的哪些因素会带来影响。此外,了解超加工食品对微生物组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慢性疾病发展的机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4-20 11:58 , Processed in 0.0297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