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3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豆不同 功相异

[复制链接]

509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09:45: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豆类家族种类繁多,大部分人只知豆类是生活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却不知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从中医角度看,豆类多性平、有化湿补脾之功,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但根据种类不同,其作用也有所区别。让我们来看看豆类家族中的成员们都有什么“拿手好戏”吧。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要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肠痈腹痛,外用还可治疗痈肿疮毒。《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现代研究也证明赤小豆富含膳食纤维、钾、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确有利水之效。



绿豆


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本草汇言》云:“(绿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之药也。”《本草求真》记载:“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现代研究发现,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等;还含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临床可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



黑豆


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归脾经、肾经,功能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本草纲目》这样记载黑豆的功效:“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古代除了内服黑豆,还有外用染黑发之妙法。《肘后备急方》记载一“染发须,白令黑方”,即将黑豆在醋中浸泡一两夜,加热煮烂,去渣后用小火浓缩的药液来涂发,可有“黑如漆色”的效果。



豌豆


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的功效,可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夏季湿气渐增,脾喜燥恶湿,最易受湿气影响,出现纳差、食后腹胀、人懒乏力等症,此时适当吃些豌豆可有养脾化湿之功。营养学研究发现,豌豆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对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非常有益。



下面介绍两款美味豆类药膳。

①乌梅三豆饮

材料:乌梅10g,白糖30g,绿豆30g,赤小豆30g,黑豆30g,冰糖适量。



做法:赤小豆、黑豆、绿豆淘洗干净,与乌梅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软烂,放入冰糖煮化即可。



功效:消暑生津利水。


②豌豆肉末

材料:豌豆50g,猪肉、胡萝卜丁各100g,十三香、老抽、盐、姜末、蒜末、淀粉各适量。



做法:猪肉剁成肉末,加入十三香、老抽搅拌均匀腌制5分钟。起锅热油,爆香姜末、蒜末,倒入腌制好的肉末翻炒均匀,然后倒入胡萝卜丁、豌豆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盐,然后倒入半碗水。汤汁收至少许时倒入水淀粉,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尤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7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5-16 09:45:40 |只看该作者
小伏贴 大阳气
冬季天地闭藏,生机蛰伏,人体阳气也敛藏于内,阳气素虚或阴寒内盛之人若无法抵御外寒,则易诱发冷哮、虚寒腹痛、关节疼痛、宫寒痛经等虚寒类疾病。为防患于未然,医家想到在三伏天借助自然界之阳气补助人体之阳气的方法,达到引阳消阴的目的。近年来,三伏贴以其简捷便利、疗效可靠等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使用三伏贴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三伏贴是否人人都能使用、是否贴的时间越长越好、除了三伏天是否也可以使用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秘“小伏贴”中蕴藏的“大阳气”。








起源


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法,选在一年里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以达到补益阳气、祛除阴寒的目的。



在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有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使局部皮肤发红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这是贴敷疗法的较早雏形。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对夏季敷贴以疗病的记载,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中亦提到“天灸”,用旱莲草外敷治疟,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疱如灸疱,今称药物发疱灸。到了明清时期,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有了新发展,清初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详细记载了采用白芥子散贴敷背部腧穴防治肺系疾患的方法,“哮证多属寒包热邪。所以遇寒即发……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也是现在盛行的三伏贴防治肺系疾病的理论源流。



原理


三伏贴特选在农历三伏贴敷,这是为什么呢?《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意思是说人体与天气相通,皆由阴阳运转推动维持,故人体内的阴阳运转规律与自然界是一致的。



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内的阳气也有升、浮、降、沉的规律,在脉象上会表现出春浮、夏洪、秋弦、冬沉的变化。《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灵枢·终始》亦曰:“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也体现人体的气血经络顺应节气会发生改变。



夏至虽阳气最盛,阴气开始复生,但天地间的热气依旧在累积,三伏天方达到顶峰。此时也是人体内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腠理疏松,汗孔多开。若体内阳气不足或有阴寒内伏,此时就是引入天阳与消除体内虚寒阴翳的最好时机。



天阳已具,如何助人阳呢?《素问·金匮真言论》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更有“阳脉之海”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走行,是接受和储存天阳的重要部位,其上的穴位如肺俞、心俞、膈俞、风门、膏肓、大椎等就是最佳引入点,可将阳气通过经络走行灌注周身。除背部取穴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选取一些特定用穴以辅助祛邪外出。



药物选择上,一般选用辛温芳香走窜类药促进穴位打开以引接天阳,选用荡涤痰浊的药物使经脉通畅以敷布阳气,辛温药还可使天阳之力更宏大。如此天阳即可入人体,振奋人体阳气,养其内虚之阳,扶阳固本,调节阴阳平衡。“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气旺盛同时腠理开泄,内伏阴寒之邪即可消散。夏日时阳气储存充足,人体有真阳固护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便可防治冬日感寒易发的疾病。



用法


三伏贴可以益气扶阳、祛阴除寒、化瘀止痛、疏通经络,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内科如冷哮病、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外科如痛痹、着痹;妇科如宫寒痛经;儿科如小儿哮喘、小儿腹泻等。



贴敷日期为每年夏季农历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因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故为治疗肺系虚寒类疾病的最好日期。贴敷最佳时辰为午时,即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当然,三伏贴也不拘泥于庚日,三伏期间均可进行,每2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此外,三伏贴不是贴的时间越长越好,一般成人每次贴2~6小时为宜,孕妇、小儿使用时要缩短时间并时刻关注皮肤反应,儿童建议每次贴敷0.5~2小时,具体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皮肤反应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不可擅自延长贴敷时间。三伏贴并不是人人适用,有些情况需禁用或慎用,如局部皮肤有溃破,或有过敏性疾病、血液相关疾病等。



贴敷前要保持皮肤清洁,擦干汗液。第一次贴敷时应尤其注意,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人皮肤可出现水泡及明显色素沉着,均为正常反应;但若灼热、刺痛或发痒、发热、发红明显,要及时取下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用力擦洗;如有严重红肿水泡时,应及时就医,并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贴敷完应及时清理干净残留药物,保持清淡饮食,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顾松园医镜》有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天无此日,则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矣。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故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四肢之运用者阳气也,五脏五官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失阳则死,则身冷如冰,寂然。不动,灵觉尽灭。可见死生之本,全在阳气。”三伏贴虽小,却充当着天阳与人阳互通的桥梁,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多发病的目的。良医治病当顺时令,上医治病更是防患于未然,利用小小一张三伏贴便能达到如此功效,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卢嘉敏 罗浩铭 梁永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3 06:06 , Processed in 0.0308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