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查看: 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芒种时节如何防治风湿病

[复制链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9 09:2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芒种时节多发的风湿病,是因感染、免疫、内分泌、退行性病变及肿瘤等因素影响关节、骨、肌肉及滑囊、筋膜、神经等相关软组织的一组疾病,其中最重要的病因是自身免疫性问题。”天津市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刘维介绍,常见诊断有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滑膜肉瘤、雷诺氏病、骨质疏松、腱鞘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周期性风湿病、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有十大类上百种之多,表现非常复杂,治疗难度很大。








“芒种忙,麦上场。”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炎热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一候螳螂生”是说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鵙始鸣”中的“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此时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中的“反舌”是指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风湿病多发。



不同年龄段易患不同类型的风湿病


中医将风湿病称作“痹病”。《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力、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可导致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酸困等,重者可累及内脏,导致五脏六腑受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易患不同类型的风湿病。”刘维表示。


青年男性易发痛风

20~40岁的男性在芒种时节易发痛风,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芒种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使得尿量较少,尿酸排泄不足,而引发痛风;二是夏季芒种之时很多人爱喝啤酒,吃烧烤、海鲜,进食高嘌呤食物明显增多,使尿酸生成过多而诱发痛风;三是芒种温度高,人们普遍用空调、电风扇等降温,皮肤温度变化过快易诱发痛风。



痛风患者在芒种时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预防疾病发作:第一,调节饮食。不吃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应多喝水、少饮酒。第二,切勿贪凉、莫劳累。受寒、过度劳累都会使神经系统调节紊乱、血管收缩,导致尿酸排泄减少。第三,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尿量减少,影响尿酸排泄。运动过度还会增加关节肿胀、受损的风险。


中年女性易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50岁左右或更年期前后的中年女性,在芒种时节易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类人群的肝肾功能下降,湿气从内而生。中年女性往往生活、工作压力大,易引起肝气旺,肝木克脾土,导致脾虚,影响脾胃运化,脾虚湿盛,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在芒种时节也逐渐增多。天气炎热时,人体毛孔张开,过度贪凉会加剧关节疾病的发生。除了季节性的原因外,一些不当的运动也会造成关节病变,如游泳、暴走、广场舞、爬山等。夏季游泳时,气温、室温、水温的差异较大,长期泡在水里,易遭遇寒湿,诱发关节炎。暴走、广场舞、爬山等运动方式都需要关节剧烈摩擦,运动强度较大,容易导致关节磨损,引起膝关节炎,出现关节肿痛、屈伸活动受限、上下楼梯困难等症状。另外,不要过度贪凉,少食冷饮,不要对着空调、风扇猛吹,骑电动车时最好穿上长衣、长裤。



风湿病芒种养生要点


“芒种时节天气逐渐潮湿闷热起来,自然界与人体中的湿气都逐渐增大。”刘维表示,人体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风湿病中以湿热为主的证型,到了此时则会加重。风湿病形成的病因有寒、有热、有湿,其中以湿最为难治,湿性凝滞,缠绵难愈。患者会出现又出汗又怕冷的难受感觉,关节肿胀发热的症状明显。另外,还会出现低烧、身热不扬(自觉发热,测量体温不高)和大便黏滞不爽的症状。所以,在治病、防病、调养方面应注意健脾化湿,防止外界湿气入侵。


①中医祛湿有方

风湿病种类繁多,要认清病症,正确治疗。在风湿病防治方面中医药独具特色,有中药汤剂、针刺、温灸、温针灸、三伏贴(三九贴)、风湿病中药敷贴、中药熏蒸、中药泡手浴足、穴位拔罐等疗法。总体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风湿病患者多正气不足,所以夏季治疗变得异常关键,正所谓“冬病夏治”。



其中“三伏贴”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点,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力,增强人体脾胃功能,健脾化湿,起到未病先防与辅助治疗的作用。风湿疾病患者使用“三伏贴”可温经散寒,祛除体内累积的寒气,安度盛夏。


②饮食宜均衡

刘维建议,风湿病发展期,热量、蛋白、维生素的摄入要均衡;牛肉、羊肉、狗肉和海鲜等发性食物不可食用;多吃时令蔬果,再加一些瘦肉和鸡蛋即可满足身体所需。其次,风湿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的,盲目吃补药有时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吃补药要遵循医嘱。应该避免食用过去曾明显诱发、加重自己病情的食物,在保证营养全面、合理的前提下,不要过多吃肥腻食物、大量海产品及过酸、过咸的食品。另外,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糖类、脂肪等。



芒种时节在内调养,要健脾化湿、清利湿热,饮食要均衡,应以清淡为宜,少油腻、辛辣,少饮酒、少食糖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徒增湿气。宜多食用养阴、生津、祛湿的食物,山药可健脾益气,茯苓、薏米、芡实、红豆可利水除湿,苦瓜清湿热,冬瓜皮煮水也有非常好的利湿效果。禁食冷饮,口渴时可选择绿豆汤、菊花茶、金银花茶清热消暑。还可以在三伏天之前找大夫开中药调理。


③起居宜避湿

在生活起居方面,刘维建议大家要合理使用空调。在天气不是很热的时候尽量用自然风,炎热难耐而不得已使用空调时,应使用除湿模式,温度调节到26~28度之间。同时,应避免居住潮湿的屋子,建议将花草搬到卧室外,避免在室内晾晒衣物。另外,适度锻炼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湿能力。在疾病的进展期,患者不宜过度锻炼,要轻度活动,做关节屈伸及简单动作,平地活动时用拐杖、步行车来支撑身体重量,减轻对患处的刺激。老年人喜欢的扭秧歌及走鹅卵石地等锻炼方式都不适宜风湿病患者,易造成关节损伤,适宜风湿病患者的运动有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可循序渐进,适可而止。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 毛国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99

主题

0

好友

2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6-9 09:23:12 |只看该作者
温中散寒用生姜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日常生活中,生姜的妙用有很多。《本草纲目》言:“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生姜是厨房的常备品,也是临床中常用药。其性味辛、微温,入肺、脾、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生姜富含辛辣素、姜油、姜酮、姜黄素、姜酚、水芳烯、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等多种营养素及生物活性成分,对抗菌消炎、镇痛、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血糖血脂等具有一定功效。



下面推荐几款生姜美食:



姜撞奶


材料:姜50克、牛奶250毫升、白糖30克。



做法:取老姜去皮,榨汁过滤去滓,盛入碗中;牛奶加白糖置于炉上,慢火加热,煮沸;用勺子搅拌降温至约70~80℃,高高地迅速冲入盛姜汁的碗中;盛入碗中的姜撞奶不再搅拌,盖上盖子,闷约15分钟,待其自然凝固即成。



功效:此方法出自民间。姜健胃除湿祛寒,牛奶补气血强筋骨,合用共奏驱寒暖身、滋补保健、延年益寿之功。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葱30克,食盐适量。



做法:羊肉切块后,用一锅滚水汆烫去血水,捞出洗净沥干;生姜洗净后,切块,用菜刀拍扁;另置汤锅添水加热备用;将羊肉块倒入炒锅,加入姜块,大火翻炒加热至姜味飘出,随即倒入热好的水中,放入当归,一同煮沸,转小火续煮约2小时至皮肉皆软,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生姜发汗、止呕、解毒,羊肉补虚,共奏益气补血、温中祛寒、调经止痛之功。



陈皮姜枣汤


材料:陈皮10克,生姜50克,大枣数枚,红糖适量,水500毫升。



做法:生姜剁成碎末,与陈皮、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文火,煎3~5分钟即可,加适量红糖调味,趁热饮用。



功效:此方法出自民间。陈皮理气降逆,大枣补益脾胃,姜暖胃驱寒,共奏健脾和胃、理气宽中之效。



红薯生姜汤


材料:红薯250克,生姜3片,冰糖适量。



做法:红薯洗净后去皮切块,生姜切片。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后即可饮用。



功效:此方法出自民间。红薯有健脾养胃、润肠通便的作用,搭配温中散寒的生姜,共奏益气润肠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不吃腐烂的生姜,吃姜可不去皮,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即使是体质平和的人,也不可大量、长期食用生姜,一般每次以3~10克为宜。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玲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5-4 18:39 , Processed in 0.0310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