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吴氏真医疯癫郎中治疗肿瘤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肝癌 肺癌 胃癌

《吴注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解读

2022-2-15 2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56| 评论: 0

摘要: 《道德经》不是讲仁义道德的,它并不主张损己利人。与其说佛学是让我们通过学习和修为而达到“法喜”的境界,而《道德经》则是使我们通过学习和修为来达到“法胜”的境界。《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 ...
《道德经》不是讲仁义道德的,它并不主张损己利人。与其说佛学是让我们通过学习和修为而达到“法喜”的境界,而《道德经》则是使我们通过学习和修为来达到“法胜”的境界。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青少年时父亲强迫我背《道德经》,第一、二章勉强过了,读到第三章,感觉不劲,“不尚贤”,向雷锋同志学习、向刘胡兰学习、向焦裕禄学习、向孔繁森学习,向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在树榜样、向榜样学习,你却要我不尚贤,更可气的是“使民无知无欲”,是要把我们当猪养,让我们都成为傻子,这不是明显的愚民政策吗?把书一丢,不读了!
无数次翻开书本,无数次丢弃。
后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们考试成绩都不公布了,才知道“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好处,故重拾《道德经》。
攀比是欲望激发的原始动力,“不尚贤”,不树立榜样,就大大降低了争强好胜的欲望,做好我自己,我就过得很幸福了,何必与他人攀比呢?
在一个人人都是孝子的国家,就没必要树立孝子的榜样了,在一个人人都很贤能的群体,就没必要树立贤能的榜样了,说得更通俗一点:在一个人人都不会在大街上大小便的城市,我们没必要树立“不随意大小便的典型”了。所以,“尚贤”是由于“不贤”才“尚”。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所崇尚的是相当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是人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原则。
“尚贤”是人们争强好胜的动力,藏匿贵重物品和难得之货是招来盗贼根源,给人以实现欲望的机会便会使其谋取而产生心乱。
前天,一位朋友家里进了贼,被偷掉价值几百元的金银玉器,心里很是难过。难过什么呢?你要“贵难得之货”、你要“现可欲”(让贼人知道你家无人)。
有人说,美女出门遭咸猪手,虽然是入侵者的罪过,但,试想,有几个老太婆遭咸猪手的?又有几个穿戴整齐、举止严谨的美女遭到了咸猪手的?与她自己穿得暴露也不无关系。这就是“贵”与“见”惹来的祸。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注:“见”读“现”,古文中“见”与现在的“现”字相通)——只有不尚贤,才能使民不争,只有不贵难得之货,才能使民不为盗,也只有不现可欲,才能使民心不乱,充分说明了人类贪恋的本性。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道德经》是一部写给管理者的书,它能告诉你怎么管理国家、管理公司,疯癫郎中觉得它是一部写给管理者的书没错,能告诉我们怎样管理国家、管理公司也没错,但它更告诉我们怎样管理自己。“我”是我个人的国家,“圣人”代表我的本性、我的本原、我的内在、我的灵魂,而“民”则代表我的行为举止、我的外在、我的欲望。修行,就是用“圣人”(我的内在)来好好管理我的“民”(我的外在、我的欲望)。
怎么以管理呢?老子紧接着就告诉我们了,“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有一年春节,带着四五岁的女儿在亲戚家作客,亲戚家的孩子问女儿“什么比天大”,女儿没回答上,那孩子马上自答“心比天大”,女儿说“当然心比天大”,大于天的只有心,心是什么呢?心是欲望,一切欲望皆出自于我心。老子教我们“虚其心”,是让我们控制自己的贪恋和欲望,其次,在生活中,我们也只有虚心,才能进步,人家想告诉我一个道理,我回答说“我懂”,那人家还会告诉我吗?我还能进步吗?虚心何其重要!
儒家的礼仪、谦让、利他,在和谐社会当然好使用,但在战争年代还能派上用场吗?我连饭都吃不上,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仁义道德?还谈什么修行?老子则不忽悠我们,他强调“实其腹”,首先是不要贪恋,要吃饱肚子,使自己能生存下来,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不要去学黄继光,不要去学董存瑞,也不要去学刘胡兰,先生存下来,留着生命,能做更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实其腹”,从字面上解释是吃饱肚子,而实际意思则是满足生存条件、满足生活所必需。
“弱其志,强其骨”——“志”属于心性,“骨”属于身体,“弱其志,强其骨”同样是要我们控制欲望,不要贪恋,注意保养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才是重中之重。
“使民无知无欲”——前面已讲过,“圣人”是我们的内在、是本我,“民”则是我们的外在、我们的行为举止,前面也讲过欲望往往来自于可欲,“无知”就难以“可欲”,在此不重复解释了。
“使乎智者不敢为也”——一位弱智在商店买糖,一男子在旁边说“这个傻子又来了”,“你才傻子呢”弱智翻着白眼回答他。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外在、我们的行为举止、我们的“民”,都是“智者”。修行,就是让“圣人”控制“智者不敢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里出现过很多次“为”和“无为”,疯癫君的理解是“为”是做、是行动,是为,“无为”中的“为”则是“目的”、“结果”,比如孩子读书,不要一心为了考高分,不要为了与人竞争攀比,只要积极努力学习、多掌握知识就行了,知识学习领悟透了,难道成绩还会不好吗?还考不上重点大学吗?那些一心为了考试的死读书、硬培训,即使分数高,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没有工作能力,那又怎么样呢?又比如肝癌晚期肺癌的治疗,病人和家属一心为了杀死癌细胞、肿瘤缩小或痊愈,不顾及身体的气血阴阳关系和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结果如何呢?事实证明,找到良医,然后积极努力的配合治疗,不过多的去担忧结果,却有很多得到非常满意疗效、甚至完全康复的。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把过程走好,结果便自然而成了。故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补充:壳子佛对“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理解:道教或者说是一种类似于静坐,站桩,静中求定,宁静致远的一种方法。脑子里想的少了,那么心通了,气到了。自然就不感觉到饿。弱其志、强其骨。没有欲求,身体自然与大自然同步,身轻体健。
疯癫君赞成壳子佛的理解,《道德经》是一部天书,能从各种不同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壳子佛的这种理解也不无道理。
小猪贝奇:我突然想起你那天说“道德经”也是“道得经”其实是很有道理得,古人把德当作是一种能力,易经说厚德载物,所以厚德就是能量,一个人无德,也就是说没有能量,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和物质。有人没德也有钱,但一旦有了物质却没有能量时,悲惨的命运必定来到,如果有能量,即使没有物质,但一定处处皆是吉祥、喜悦和幸福。所以,经常听见一些人说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其实不是,当时无论我们遇到任何人和物,都是我们本身能力的转换,所以不存在错与对。能量是财富重要的表现形式,能量等于看得见加看不见的,等于物质加精神。所以我们祖先真的很有智慧,他们早就认识到,内在和外在其实是一个整体。财富就是外在,就是“得”。而我们内在的能量、福气,就是“德”。所以当内在大于外在时,能量就会转化为物质,于是财富会自动存在;当外在大于内在,也就是能量不够的时候,物质会自动消失,对应到生活当中就是出现健康、财富等外在的损失甚至灾难。由此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常说的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了。物质就是钱、地位、房子、子孙、家庭、名利。中国的老祖宗告诉我们这些从德里来,厚德=后得。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因为能量和质量永远要追求一种平衡。所有道得经其实也是能说得通的。
比如你用中医给人治病,中医其实也是平衡医学,人体所谓的平衡其实也就是阴阳平衡,阴阳不平衡就会生病,就不会患上肺癌晚期肝癌这类严重疾病,极度不平衡就会胃癌晚期肝癌、甚至死亡,这个是无法拒绝的。
如果我们总把注意力放在物质上,忽略了精神上的,却不明白只要我们学会去积德,就算物质暂时得不到,心里上也是喜悦的。所以想改变命运,就要学会去创造平衡。
疯癫君:这其实说明了厚德载物的道理,只有“德”才能承载“得”,没有“德”承载的“得”将得而复失,甚至会出现更大的灾难,所以,立德比求得更为重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吴氏中医的博客——肝癌频道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2
地址:临桂县临政路16号 邮编:541100
Email:ka900@126.com 吴氏老中医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900 备案号:桂ICP备10200646号
友情链接:|  新浪博客  |  网易博客  |  相关微博  |  中国太岁肉灵芝|

手机版|吴氏真医的博客│Email:ka900@126.com│电话:13299275999│原发性肝癌晚期肺癌治疗胃癌晚期肠癌│    

GMT+8, 2024-3-29 22:47 , Processed in 0.0327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